这个文件定义了Student类和Student表是如何映射的。class元素定义了Sudent类和STUDENT表映射,然后就定义了各个属性是如何映射的。如果一个属性是数据库的key,那么会用id标签来定义,column定义了当前类的属性和数据库中的哪个字段对应,generator是 id特有的。一般来说id是自增的,由于我的数据库是用的Oracle,它没有自增字段,要实现自增必须用Sequence,这超出了本文的范围,所以我就用assigned来简化示例代码。assigned表示id是用户给定的。
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标签是set,它对应着数据库中的外键关系,上文我提到的通过Student对象可以获得所有相关的选课记录就是通过这里的定义实现的。name属性对应了Student类中的字段名,key表示哪个字段是外键,one-to-many表示Student和 CourseSelection是一对多关系,这和事实相符。类似的还有many-to-one,many-to-many,不过这些都不常用,我不介绍了。Hibernate根据这个映射定义文件,在实例化一个POJO(比如Student)的时候,会自动的把定义过映射的属性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填充,set也包括在内。
4.hibernate.cfg.xml
代码片段7:
jdbc:oracle:thin:@10.85.33.199:1521:glee
org.hibernate.dialect.Oracle9Dialect
oracle.jdbc.OracleDriver
这个文件我不解释了,自己看吧。结合上文StudentDAO的例子,我想您应该能看明白。
看了这么多,或许您会有点头皮发麻,POJO,DAO,配置文件…好像要写的东西还是很多。值得庆幸的是现在Hibernate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,有很多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工作,比如MiddleGen,HibernateSynchronizer等等。我使用的开发工具是 Eclipse+MyEclipse,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数据库表建好,然后MyEclipse提供的工具会自动根据数据库表生成 POJO,DAO,*.hbm.xml,甚至hibernate.cfg.xml都是自动完成的(前提是MyEclipse知道您的数据库连接信息)。我并不打算介绍如何用IDE来开发Hibernate,您可以参考IDE的帮助文档。
到这里为止,使用Hibernate进行开发的基本组成元素我都介绍好了,强烈建议您马上实践一遍,即使有些不理解,也先依葫芦画瓢一个。对了,别忘了把Hibernate的包down下来放到classpath里面。
三、Session与SessionFactory
Session可以说是Hibernate的核心,Hibernate对外暴露的接口就是Session。所以我这里讲一下有关Session的常用函数和特性。
在讲Session之前,我想先提一下SessionFactory,这个东西不复杂,只要配置好就行了。顾名思义,SessionFactory就是用来创建Session的。SessionFactory是线程安全的,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数据库的所有操作共享一个SessionFactory就行了。回头看代码片段5,我们可以看到SessionFactory的常用配置方式。
代码片段8:
Configurationcfg=newConfiguration();
cfg.configure("/hibernate.cfg.xml");
SessionFactorysessionFactory=cfg.buildSessionFactory();
我们通过Configuration来读取配置文件,然后就可以创建SessionFactory,这段代码在所有系统中都大同小异,一般就是xml配置文件的名字不一样,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。
当我们有了SessionFactory以后就可以获取Session了。调用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就会返回一个 Session实例,然后我们操作这个Session来访问数据库。值得一提的是Session并不是线程安全的,也就是每一个线程都必须有自己的 Session。所以我们一般通过以下方法来获取和关闭Session:
代码片段9:
publicstaticSessioncurrentSession()throwsHibernateException
{
Sessionsession=(Session)threadLocal.get();
if(session==null||!session.isOpen())
{
if(sessionFactory==null)
{
try
{
cfg.configure(CONFIG_FILE_LOCATION);
sessionFactory=cfg.buildSessionFactory();
}
catch(Exceptione)
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session=(sessionFactory!=null)?
sessionFactory.openSession():null;
threadLocal.set(session);
}
returnsession;
}
publicstaticvoidcloseSession()throwsHibernateException
{
Sessionsession=(Session)threadLocal.get();
threadLocal.set(null);
if(session!=null)
{
session.close();
}
}
可以看到,我们通过threadLocal来保存每个线程的session,这样就保证了各个线程之间的互不干扰,也保证了系统只有一个 SessionFactory实例(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已经足够了)。如果您使用MyEclipse进行开发的话,它会自动生成一个 HibernateSessionFactory.java,其中就包含了以上代码。
好了,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Session,下面我来介绍以下Session的常用函数,这些函数都有很多重载函数,我只介绍以下大概是干嘛的,不一一解释,详细信息您可以查看Hibernate的API。
1.Session.get(),获取某个类的实例,一般都是通过id来获取比如
Session.get(Student.class,"0361095");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获取id(primarykey)为“0361095”的Student对象。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二个参数必须是Object,也就是说,如果是long类型的1,那么必须转换成newLong(1)再传入。
2.Session.load(),用法和意义都和get一样,不过它们还是有点区别,我稍后解释。
3.Session.save(),将某个实例保存到数据库中去(往往在数据库中形成一条新的记录)。
4.Session.update(),更新某个实例,这个实例必须和数据库中有对应,否则会报错。
5.Session.delete(),删除某个实例,也就是删除这个实例对应的数据表中的数据。
6.Session.saveOrUpdate(),保存或者更新某个实例,调用这个方法您就不用去关心到底是save还是update了,它会自己判断,然后调用相应的函数。其实save和update涉及到实体对象生命周期中的三种状态,这个比较重要,我在后面会单独讲的。
对于get和load的区别,很难讲清楚,这里涉及到Hibernate的缓存机制,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,我不打算深入讨论这个内容。简单的来讲,Session实现了Hibernate的一级缓存,SessionFactory实现了Hibernate的二级缓存。load方法会先查找一级缓存再查找二级缓存,最后再去数据库中找,而get只会查找一级缓存,然后就去数据库中找了。这只是是get和load的一个区别,另外的区别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自己去google吧。关于Hibernate的缓存机制,如果您只是一般用用Hibernate的话没有必要深入研究,就当它不存在好了,get和 load到底用哪个也不用非常讲究,如果您用工具生成DAO的话,生成的代码用什么就用什么吧。
四、关键概念的理解
在使用Hibernate进行开发的时候有几个概念在我看来是必须理解的,否则在开发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摸不着头脑。
1.Lazyloading,懒加载(延迟加载)
这个技术在很多地方被应用,比如Eclipse的插件管理也是用的延迟加载。在Hibernate中,所谓延迟加载就是返回一个POJO但是某些数据(往往是实体类型或者Set类型)并没有被真正的被填充,直到POJO的某个字段真正被引用的时候才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数据来填充POJO中的字段。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数据库操作,因为POJO的有些数据我们并不需要,而且数据库操作是很费时间的。在Hibernate2中,默认是非延迟加载的,而在Hibernate3中,默认就是延迟加载了。
如果使用了延迟加载,那么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,那就是在数据真正被加载之前,Session不能被关闭。您可以回头看一下代码片段5,我在构造函数里面open了session以后就没有关闭这个session,所以我在使用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,但这样总占着数据库连接也不好,用好了应该及时关闭给别人用。我上文给的例子中没有关闭Session的代码,要加的话给DAO加一个方法调用Session.close(),然后在代码片段1 中的return之前调用这个方法就行了。
Hibernate的延迟加载机制远不是这么简单,但是普通的应用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些东西,了解这么多就够了。
2.Objectlifecycle,对象生命周期
在Hibernate中,对象分为三种状态,Transient(自由状态)、Persistent(持久状态),Detached(游离状态),下面我分别解释一下。
1、自由状态:所谓自由状态就是说这个对象是自由的,与Hibernate无关,比如:
Studentstudent=newStudent();
student.setId("0361095");
这里的student就是一个普通的对象与hibernate无关,称为自由状态。
2、持久状态:所谓持久状态就是指对象和数据库中的数据(持久状态的数据)有关联,也就是说对象被Hibernate所管理了,比如:
session.save(student);
这样student对象就从自由状态变为持久状态了。持久状态的对象在Session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同步时(比如commit)会把数据更新到数据库。而其他状态的则不会。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持久状态,可以看成Hibernate也拥有一份对象的引用,那么如果您对持久状态对象的属性进行更改的话,Hibernate看到的对象的状态也更改了,而Hibernate所看到的对象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等价的。也正是这样,Hibernate才实现了 Object/Relation的映射。类似的,load和get方法也一样会获取Persistent状态的对象。
3、游离状态:每次调用Session.close以后,所有跟这个session有关的处于
Persistant的对象就变成了游离状态。也许您要问Detached和Transient有什么区别。其实从我给的例子来说看不出什么区别,因为我这里ID是给定的,而真正开发的时候ID往往是自增的,那么Transient的对象是没有ID的,当save了以后就有了,显而易见Detached 的对象也是有ID,只不过这个对象已经和Hibernate脱离了关系。但是游离状态的对象仍然和数据库中的记录有一定联系,至少游离状态的对象知道数据库中有条记录的ID为xxx。从这一点上来讲,游离状态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,只要您知道数据库中的主键信息。
在使用Hibernate开发的时候要分清楚这三种状态,否则很容易出错。比如不能去save一个游离状态的对象,不能去update一个自由状态的对象等等。
五、结束语
这篇文章不是详细介绍Hibernate,只是总结了一些学习和使用Hibernate的一些感受和经验,希望能给没有用过Hibernate的开发者一个上手的指引。
[声明]本网转载网络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故此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您的相关内容发至此邮箱【779898168@qq.com】,我们在确认后,会立即删除,保证您的版权。